無論如何,請保持樂觀,好嗎?

我最近在看一本書,叫「教出樂觀的孩子」,我不是擔任教職,也沒有小孩,有的是五歲小侄子、一歲小姪女,但我是從小孩長大的,又或者,在我的內心裡可能有一個小孩一直都沒有長大。

一個人究竟是樂觀或者悲觀,從心理學來說,必須做一個的嚴謹的評量表,重重測試後,才能得知,但是,沒有人是絕對樂觀或者絕對悲觀,只能說樂觀多一點還是悲觀多一點。

樂觀或悲觀,是一種習慣,一旦你習慣了就很難改變,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悲觀的人銀行戶頭有一百萬,他會說「我銀行只有一百萬,我買不起房子,如果我去買車子,那我更買不起房子,我未來怎麼辦?」樂觀的人,即便他銀行戶頭只有十萬,他會說「我銀行還有十萬,只要我努力工作,得到老闆賞識,有加薪機會,一個月存個一萬塊,做適當投資分配,我還是有機會可以買車子、買房子...」很明顯,可以看出樂觀與悲觀的人之間想法的差別。

樂觀的人會懷抱夢想,人因為夢想而偉大,因為會努力朝自己的方向前進,多學一點、多進步一點,不管最後有沒有到達自己的目標,人生都是充實而美好。悲觀的人,毫無目標,得過且過,畫地自限,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到,或者覺得自己就只能做到那樣,自然人生就過的悲慘或者渺小。

我不得不承認,我有時候會朝悲觀的想法去想,但我這個人很奇怪,悲觀到底的時候,常常又能夠樂觀起來,應該是置於死地而後生的那種。

從小,好像沒有人教導我應該樂觀,父母、師長,可能他們也不知道樂觀是什麼,不能怪他們,每個人都是在壓力下活著,老師趕教學進度,要求學生成績,成績不好就打板子(我那年代還有體罰),小時候,我算是個乖孩子,媽媽每天早上叫我起床、吃早餐,起床、吃早餐無形中讓我變成一種壓力,我必須準時,但我偏偏喜歡賴床,長大出社會,其實我還改不了想賴床的毛病,人都是懶惰的。學習應該是快樂的,因為你多學到了很多東西,你可以應用更多的東西,加強你的能力,可是偏偏我學習過程中學不到快樂這件事,所以後來我抗拒學習,很多人大概都有類似的經驗。

我一直到出社會工作,才慢慢體會學習是快樂的,可是很多時候來不及了,比如我國中數學沒學好,國一數學還滿努力的,國二、國三數學才開始放棄,所以我數學程度大概停留在國一程度,高中學微積分,其實我學過就忘了,停留不在腦海裡,永遠不懂微積分到底是什麼,可以拿來幹嘛?可是我國文一直很好,可能是我遇到的國文老師人都很好,班上同學上國文課,都呼呼大睡,可是我聽老師講課一直覺得很有趣,聽的津津有味。

我發現我寫好多文章,都會扯到我小時候,可是沒辦法,很多夢靨、心病是從小時候就開始累積的,像我到現在還會夢到「考試不及格或上課遲到」之類的夢,如果我要解開這個心結,我勢必要不斷的從小時候去思考,過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會造成現在的我是什麼樣子?


我札記書中的幾句話,提供給大家,大家如果不小心陷入悲觀,拿來看一下,或許可以紓緩一點:

「真正的幸福來源於你對自身所擁有的優勢的辨別和運用,來源於你對生活意義的理解和追求,它是可控的。」


「改變對過去的消極看法,重視當下的積極體驗以及對未來的積極期望。」


「人類面對許多無法控制的事件時的反應:人類經常試都不試就放棄了。如果心理學能夠了解這一點,那人類無助感的治療(甚至預防)就有可能了。」--->提醒自己,多試一下!


培養「健康的身體、生活充滿友誼、愛情及高尚的行為,熱愛學習、勇於面對挑戰、對自己的成就引以為榮。在成長過程中擁有對未來的信心、喜歡創新、具有正義感。面對成長所帶來的挫折與失敗不屈不撓。自信、主動、熱心、和善與自豪。」


「如果你的孩子感覺自己無價值、憎恨自己或無自信心,那麼就反映出他相信自己與現實世界的交往存在困難,一旦他與世界或社會的交往得到改進,並且察覺自己的進步,他的心情就會改善。」


「我們需要的不是鼓勵兒童 "感覺滿意",而是教導他們 "表現滿意"的方法,比如怎樣學習、如何避孕、如何遠離毒品和幫派以及如何脫離救濟金。」


..............以下省略五百字,有空我再札記一下好了.............


最後,還是要跟大家說,也跟我自己說,「無論如何,請保持樂觀,好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