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是否符合經濟效益?

大家知道什麼是「購買力」嗎?貨幣對商品和勞務擁有購買力,也就是貨幣可以換取商品或者勞務。假設把房子當作一個商品的時候,它就是一個昂貴的商品,動輒幾百萬,幾百萬的房子在台北市可能還買不到,只能買小套房。而一旦你要選擇購買昂貴商品(房子)的時候,你就會減損其他商品的購買力,也就是你可能買不起車子、買不起名牌包,吃的喝的可能就必須節衣縮食。

昂貴商品,基本上是有錢人的玩具,那你要如何取得昂貴商品?如果沒辦法一次付全部現金購買,那就要貸款,貸款成數的限制,假設房價是一千萬,貸款成數只有七成,那麼你自備款必須準備三百萬,貸款七百萬,仔細算一下,我前一份工作年薪大概四十萬左右,我必須先不吃不喝7.5年準備好自備款,然後再不吃不喝還17.5年的貸款,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好!不要買那麼高房價的房子,想辦法買五百萬,貸款成數七成,自備款150萬,貸款350萬,先不吃不喝四年,再不吃不喝九年還貸款,加起來十三年,算上吃吃喝喝的錢,算二十年內還完貸款好了!那必須代表我二十年內都必須持續工作,穩定維持年薪四十萬以上。朋友老是覺得我太悲觀,他說總是會加薪啊!總是會不小心中樂透啊!可是你看長期平均薪資水準幾乎不變的,也就是你根本很難加薪,而且我不買樂透,所以根本不可能中樂透。所以我不是悲觀,我是看清楚現況!

在你根本不可能依靠既有的薪資水準去購買房子的時候,你只能靠投資,運用一些手法去取得一間房子,比如先買後租,租給別人,利用租金收入繳貸款,房價墊高後,轉手再轉手,可是這樣會像在炒房,政府會課你奢侈稅,那你就不要轉手,先持有兩年,兩年過後,轉手的時候一樣把房價炒高,那你會說為什麼要轉手?為什麼不一輩子持有一間房子?因為你一定會搬家,換環境,不夠住了,小房要換大房....等等原因。政府以打房之名,行的是炒房之實,因為房價一樣還是在上漲。政府之後可能還會有一些壓抑房價的政策,但效果如何還未知。

其實不管到哪,你都會發現房子還是不停不停的蓋,我真的很好奇,每個建案開價都很高,真的有人買的起嗎?然後我越來越相信「房子不是拿來住的,房子是拿來炒作的商品而已」,當你把房子當成一個商品看待,你突然一切就明白了!

什麼是「經濟效益」呢?「經濟效益是指通過商品和勞動的對外交換所取得的社會勞動節約,即以儘量少的勞動耗費取得儘量多的經營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勞動耗費取得更多的經營成果。」---我相信應該沒有人看的懂這句話的意思。舉個例來講就是,假設我做A工作賺取三萬元,我的工作沒變,想辦法賺到六萬元,那就是創造了更高的經濟效益。但實際上好像很難實現,你必須做更多的勞動才能賺取更多的錢,那就是不符合經濟效益。

那麼買房是否符合經濟效益?簡單的講就是如果買房能讓你賺到錢,就能符合經濟效益,那很奇怪阿!政府如果打房讓你賺不到錢就不符合經濟效益,如果打房可以讓更多的人買的起房子,那麼或許是符合經濟效益!我希望「打房可以讓更多的人買的起房子」!

希望有人看懂我這篇寫的是什麼,也希望我的觀念是沒錯,有錯的話,請多多指教,謝謝!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