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禁] 壞小子巴比


週末我看了這部片<壞小子巴比>,這是部十八禁的片子,讓我衝擊很大,很多電影我看過就算了,但這部我要特別記錄一下。

這是澳大利亞1993年洛夫·德·希爾 (Rolf de Heer) 執導的R級黑色喜劇片,我卻不認為他是喜劇片,覺得是荒謬劇。卡謬說過:「生活就是活用荒謬,凝視荒謬。」在這種種荒謬中組成的生活是什麼樣子?荒謬是很難想像、很誇張的,可是那確實是我們的生活的時候,我們承受得住嗎?有辦法處之泰然的接受嗎?我覺得很多人大概都會因此崩潰,因為已經超越了他們所認知的常軌,他們會覺得是變態的、不可思議的!

但這部片在93年威尼斯影展引起相當大震撼,並獲得評審團特別獎,澳洲AFI電影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四項大獎,被稱為90年代電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故事敘述35歲的巴比,有精神疾病,從來沒有出過自己家那個髒亂低矮的小公寓,只認識他自己,家裡的一隻貓,和他那淫威濫施的母親。他不僅要忍受母親的打罵,還要和母親 make love。他的母親出門要戴防毒面具,讓他感受到外面的世界是充滿毒氣的,目的不讓他出去。但是,因這個環境而呆呆傻傻的巴比卻有著可以惟妙惟肖的模仿任何人的天賦。一天,一個突然出現的酒氣衝天的老頭自稱是他的父親,把他趕下了母親的床, 憤怒的巴比悶死了父母,走出了家門。誠實而又無知的巴比在這個陌生的世界裡模仿著自己看到的一切。鬧出了不少笑話,也受到不少挫折。一個意外的機會他穿上 父親的牧師服裝,走上舞台開始模仿他所聽到的各種聲音,竟然一炮走紅,受到眾多歌迷的追捧。而他也發現自己有著可以與腦麻痺患者溝通的神奇能力。最終,巴比也遇到了自己的真愛,最後生兒育女,過著正常人的生活......

有一陣子,我很瘋狂的迷戀「心理學」的東西,所以看過青少年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成人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精神與照護、壓力管理......等等書籍,目的是為了更深層的瞭解自己和別人,但其實是很難做到的,因為人實在太複雜。

所以看這部片時,我的衝擊是很大的!我看出巴比是因為成長環境、居家環境、家人...都有問題之下,他的病情才更加嚴重,甚至動手殺了自己的貓、殺了自己的父母,他在下手時,是毫無憐憫之心的,他對自己爸爸、媽媽說:「很快!你就可以永遠安靜了....」。我覺得善良、憐憫、同情、同理心,有一部分是先天的,有一部分是經過後天學習而來的,而他的成長環境卻沒辦法將他導向正途,這樣的人不瘋也難!

可是!這樣的人,要怎麼對待他?要把他永遠的關在精神病院嗎?電影中,給了我們另一個答案!

巴比遇到了一個地下樂團的人,在機緣巧合之下,應用他與生俱來的專長(模仿各式各樣的聲音)成了主唱,甚至廣受喜愛。地下樂團的人,有想過把他交給警察,但在團員激烈討論中,覺得他是精神喪失之下動手,還是選擇接受他,更何況他幫助了樂團大受歡迎。(額外一提,80~90年代,西洋音樂有一種歇斯底里的狂吼、咒罵音樂,很難讓一般人接受,但在小眾音樂中,卻有瘋狂死忠的樂迷。在時光背景下,或許電影所敘述的,就是搭了這個順風車。我不喜歡這樣的音樂,不過有興趣的人可以查一下樂史。)

再提法律層面,有一條法律是「在精神喪失之下殺人無罪」,可是精神喪失要怎麼判定?而且巴比殺的是直系血親尊親屬。地下樂團沒有把巴比交給警察,不然很可能還是必須面臨法律的判決,或者最終一輩子被關在精神病院裡。

「天才和瘋子是一線之隔」,你可以說巴比瘋的實在太誇張了,可是他偶然遇到有愛心的護士,願意接受他,又發現他居然擁有與腦麻痺患者溝通的特殊能力。他學會了愛與體諒,他看到街邊的貓被虐殺的時候,他喊出了「放開那隻貓」!但他還是救不了那隻貓,只能撫摸著貓咪垂敗的身體,他終於學會了珍惜別人的生命。

電影結局是快樂收場,他和護士結婚生子,快樂的生活......這部片最後,帶給我的是充滿力量的!他讓我知道許多人都是努力、拚命的生存下去,這就是所謂的愛與勇氣了吧!

我不知道怎麼述說這部片所帶給我的感動!許多事情,即便是荒謬的,但請相信,最終還是會有好結局的,唯有這樣的信念,我們的人生才有希望與未來!


留言